(八打靈再也9日訊)建築與城市規劃學者丁傑隆認為,吉隆坡市政局在治水方案上必須要有適當的城市規劃,包括避開在水災黑區、湖泊、河流周邊發展工程,並且增加如海綿城市概念的蓄水空間,及時“鎖住”雨水,以減緩雨水流向溝渠的速度。
丁傑隆坦言,未來的氣候變遷的後果確實難以預測,可能一天會下起每小時多達200毫米的雨量,因此,即使吉隆坡城市有能力將防洪功能做得“完善”,但未來還是會發生水災,水災甚至可能變成“正常”景象。
ADVERTISEMENT
“我們能夠做的就是與水共存,不斷適應和作出調整,才能夠把城市的治水系統做好,減低水災帶來的傷害。”
徹底解決閃電水災
長遠方案成本很高
丁傑隆接受《大都會》社區報記者的電訪時指出,要徹底解決閃電水災問題並非未來數個月便可達到的,若吉隆坡再下大雨和降雨量過多的話,還是有可能會發生閃電水災。
“在改善水災問題方面,當局在土地規劃和運用上可以採用海綿城市的概念,打造更多暫時‘吸水’的蓄水空間,下大雨時能讓雨水停留在地表面積,減緩流向溝渠或河流的速度。”
丁傑隆舉例,公園的草地都有助在短時間內吸收雨水,儘量不要鋪更多的洋灰或混泥土。
對於治水方案,他認為防洪設施只許增加不可減少,政府必須拓寬加深防洪溝和溝渠,惟這些提升工程都涉及成本,得視招標過程速度和政府的撥款預算而定。
“若要解決閃電水災,長遠方案還是有的,那就是增設防洪隧道,但是工程涉及數十億令吉的鉅額成本,政府的發展開銷也無法應付,相信也難成形。”
溝渠容量無法負荷
丁傑隆指出,城市的排水系統可以抵擋每小時60毫米的降雨量,但吉隆坡星期一(7日)在一小時內就下了超過100毫米的雨量,溝渠的容量無法負荷,雨水也來不及排出,因而導致閃電水災。
他說,如果是雨水在1個小時內很快退散的話,很大程度是因為降雨量過多,排水系統來不及負荷而造成閃電水災。
他指出,如果是水位高漲,閃電水災來得快去得快,主要還是排水系統的容量不足負荷降雨量;假設是人為導致水災,則有可能是附近有建築工程阻擋排水口,水位久久都不會退散。
根據吉隆坡市政局的資料,有其中25個水災地點的水位是在30至45分鐘內退散。
KESAS發生水災
料攸關發展工程
過度發展會加劇閃電水災的情況,丁傑隆認為,沙亞南大道(KESAS)星期一發生水災,多少都會牽涉到和近年的發展計劃有關,特別是武吉加里爾、蒲種一帶的工程。
他認為,吉隆坡不像雪州和其它州屬有地方政府,很多產業項目都是由聯邦直轄區部和吉隆坡市政局批准,沒有通過地方政府或縣市議員的評估。
他說,很多時候市政局所批下的房產工程,人民往往都是後知後覺,來不及提出反對意見。
“通常市政局會在指定天數內,開放居民針對有關工程建議提出反對和意見,但居民通常都會忽略,主要是不曉得如何反對,或是沒有熱忱主動去了解,除非是有國會議員或人民代議士去介入。”
反對工程項目 聲浪要夠大
丁傑隆認為,一項房產發展能夠為市政局增加稅收,從而可以發展更多設施,官員的升遷的機會也較大,因此一般上都不會拒絕這些項目。
他指出,如果居民要反對工程項目,他們就必須凝聚團結力量,要求人民代議士或國會議員一起發出反對聲浪。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