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打灵再也9日讯)建筑与城市规划学者丁杰隆认为,吉隆坡市政局在治水方案上必须要有适当的城市规划,包括避开在水灾黑区、湖泊、河流周边发展工程,并且增加如海绵城市概念的蓄水空间,及时“锁住”雨水,以减缓雨水流向沟渠的速度。
丁杰隆坦言,未来的气候变迁的后果确实难以预测,可能一天会下起每小时多达200毫米的雨量,因此,即使吉隆坡城市有能力将防洪功能做得“完善”,但未来还是会发生水灾,水灾甚至可能变成“正常”景象。
ADVERTISEMENT
“我们能够做的就是与水共存,不断适应和作出调整,才能够把城市的治水系统做好,减低水灾带来的伤害。”
彻底解决闪电水灾
长远方案成本很高
丁杰隆接受《大都会》社区报记者的电访时指出,要彻底解决闪电水灾问题并非未来数个月便可达到的,若吉隆坡再下大雨和降雨量过多的话,还是有可能会发生闪电水灾。
“在改善水灾问题方面,当局在土地规划和运用上可以采用海绵城市的概念,打造更多暂时‘吸水’的蓄水空间,下大雨时能让雨水停留在地表面积,减缓流向沟渠或河流的速度。”
丁杰隆举例,公园的草地都有助在短时间内吸收雨水,尽量不要铺更多的洋灰或混泥土。
对于治水方案,他认为防洪设施只许增加不可减少,政府必须拓宽加深防洪沟和沟渠,惟这些提升工程都涉及成本,得视招标过程速度和政府的拨款预算而定。
“若要解决闪电水灾,长远方案还是有的,那就是增设防洪隧道,但是工程涉及数十亿令吉的巨额成本,政府的发展开销也无法应付,相信也难成形。”
沟渠容量无法负荷
丁杰隆指出,城市的排水系统可以抵挡每小时60毫米的降雨量,但吉隆坡星期一(7日)在一小时内就下了超过100毫米的雨量,沟渠的容量无法负荷,雨水也来不及排出,因而导致闪电水灾。
他说,如果是雨水在1个小时内很快退散的话,很大程度是因为降雨量过多,排水系统来不及负荷而造成闪电水灾。
他指出,如果是水位高涨,闪电水灾来得快去得快,主要还是排水系统的容量不足负荷降雨量;假设是人为导致水灾,则有可能是附近有建筑工程阻挡排水口,水位久久都不会退散。
根据吉隆坡市政局的资料,有其中25个水灾地点的水位是在30至45分钟内退散。
KESAS发生水灾
料攸关发展工程
过度发展会加剧闪电水灾的情况,丁杰隆认为,沙亚南大道(KESAS)星期一发生水灾,多少都会牵涉到和近年的发展计划有关,特别是武吉加里尔、蒲种一带的工程。
他认为,吉隆坡不像雪州和其它州属有地方政府,很多产业项目都是由联邦直辖区部和吉隆坡市政局批准,没有通过地方政府或县市议员的评估。
他说,很多时候市政局所批下的房产工程,人民往往都是后知后觉,来不及提出反对意见。
“通常市政局会在指定天数内,开放居民针对有关工程建议提出反对和意见,但居民通常都会忽略,主要是不晓得如何反对,或是没有热忱主动去了解,除非是有国会议员或人民代议士去介入。”
反对工程项目 声浪要够大
丁杰隆认为,一项房产发展能够为市政局增加税收,从而可以发展更多设施,官员的升迁的机会也较大,因此一般上都不会拒绝这些项目。
他指出,如果居民要反对工程项目,他们就必须凝聚团结力量,要求人民代议士或国会议员一起发出反对声浪。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