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歲的周秀梅至今仍追著潮流跑,她是巴生花飾業老行尊。
從永華貿易到Ann Deco,她與兒女不斷跟著潮流轉變,她對做生意的熱忱和對本身事業的喜愛,表露無遺。
ADVERTISEMENT
喜歡秀梅姐說的一句話:“做生意講求的是真心待客,我們都把顧客當成好朋友,不只是為賺錢而已。”
以客為尊,洞悉客戶需求,讓秀梅姐這條花路的旅程,總是佔據先機,隨著潮流而轉型。
為無數家庭好日子添喜氣
作為其中最早經營三大種族結婚花飾與傳統禮品的周秀梅和女兒黎徵珍,在時代巨輪轉動下,用敬業樂業的態度,一次又一次地戰勝自己,而且越戰越勇。
或許,這就是這對母女兵所說的,任何事都要歡喜做、歡喜受。她們用心之至,為無數家庭的好日子增添喜氣,無形中也讓她們的事業增添好福氣。
這條花路要從1970年代說起。周秀梅在太平街租下半間店,最先是當裁縫,縫製女裝,主要顧客都是馬來婦女。
從一個人胼手胝足,親力親為,到聘請8名幫手縫製馬來裝,周秀梅逐步打開了友族市場的大門,也讓她對友族市場需求有更深的認知。
馬來顧客詢問買鮮花
“猶記得有一名馬來顧客問我,為什麼我們不賣花?當下我的回應是賣花,會有人買嗎?”
她還記得,當時顧客的回應是當然有,因為馬來人都喜歡花。那時候,心裡開始盤算,賣花是貿易,總好過做裁縫,一針一線去縫,做到三更半夜,也只有幾塊錢的工錢。
於是,她開始採購一些花飾放在店門口售賣,顧客的反應還真是不錯,越做越好。1980年代,她遷入新店後,索性不再縫製衣服,全心投入售賣花飾和一些縫紉材料。
很喜歡做生意 熱愛挑戰
從縫紉一件衣服的8塊工錢,轉為做貿易,周秀梅在訪談過程中,一再提到自己很喜歡做生意,很喜歡自我挑戰,享受那股突破後的成就感。
“不想被淘汰,就要一直轉型。遷入新店後,我不只是更專注在花飾,在縫紉材料和針織方面,也一直跟著潮流走。”
曾經有一段時間,毛線勾紡織非常火紅。周秀梅特別向一名日本老師學習勾織,然後開班授徒。
凡向她購買相關的材料和毛線的顧客,她都可以免費教課,還會印製不同的編織教材賣給學生照圖編織。
“從年輕到現在古稀之年,我還是非常喜歡做生意,流行什麼或潮流興什麼,我都會跟著改變,以迎合市場的需求。”
秀梅姐說,自己目前已是半退休狀態,但這條花路,她將繼續走下去,因為她很享受這沿途的幸福風景。
黎徵珍以巧手開拓馬來市場
繼承母親衣缽的黎徵珍以巧手和巧思在馬來婚嫁禮品市場中,再為母親的事業開創出另一條花路。
Ann Deco目前的主要業務是三大種族的婚嫁禮品和花飾市場,尤其是馬來婚嫁傳統禮品,她們可說是巴生其中最早涉足這個市場的先驅者,也是佼佼者。
黎徵珍說,她們主攻馬來婚嫁的Hantaran Kahwin,也做印度人婚嫁的禮品,也綁花車,還有華人的繡球。
學到友族婚嫁習俗禮品
“我從中學習到很多不同的知識,特別是友族的婚嫁習俗和禮品,這是很多華人少接觸和不懂的事,比如說,Mas Kahwin和Bekas Hantaran等。”
她也指馬來人婚嫁禮品的設計和顏色一直在變,他們喜好華麗和英國風,顏色也不像華人般指定紅色,什麼顏色都有,視潮流而定。
“比如說,今年流行的藍色,我便要依據這個顏色做出不同的禮品樣本,以迎合市場的需求。”
設計符合潮流 相當費腦力
一直必須想點子,設計符合潮流的新禮品,黎徵珍直言這是相當費腦力的事,但她樂在其中。
“我個人覺得,每個人都要做工,視乎你是享受去做,還是痛苦地做。對我而言,雖然會累,我卻很享受整個過程和工作的氛圍。”
她從中學習到很多知識,精通三大種族的婚嫁禮數,這是有錢也買不到的滿足感。
“當顧客看了我們設計和製作的禮品感到開心,我也開心。
無論是過年過節,還是結婚喜慶,大家到我們的店來也都是心生愉悅,樂於和我們分享他們的快樂,對我來說,這便是最幸福的事。”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