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給予你的定義是什麼?是童年的回憶,還是習慣的日常人事物?
很多時候,追求幸福的人,總喜歡捨近求遠。當你在家鄉時,嚮往大城市的繁華;如願踏入大城市後,卻又惦記著家鄉的純真。
ADVERTISEMENT
曾幾何時,對於少小離家老大回的故鄉人來說,家鄉變成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不管人在家鄉,還是在外遊子,“品味巴生”最期待能讓巴生人(Pa Sang Lang)再次遇見家鄉的美好。
盼巴生人分享所見所聞
“品味巴生”的概念來自一群在鄉的巴生年輕人。這個項目的2名統籌都是女生,也許是因為女生比較細膩,對人事物的體會比較深刻。
“我們都在巴生出生、長大、工作、生活。當年紀越大,好像越感受不到家鄉的美,是習慣了嗎?一切都變成如此的順理成章,比起外來的遊客,自己更像這座城市的陌路人。”
張藝鳳和溫佳蕙都是土生土長的巴生人。隨著年歲增長,她們開始忘記了小時候的巴生味。當下一代講道地巴生福建話的人越來越少,生活和飲食習慣也開始走味了,她們覺得是時候要為家鄉做些什麼。
“品味巴生”就是希望由巴生人率先以身作則,一起來說出你身邊的美好,分享生活的所見所聞。
從此以後,你踏足的每個地方,不再只有路過,而是值得認真對待的停留。
張藝鳳:4華文獨中齊聚地
很多人都說巴生是一塊“福地”,至少我遇到的巴生人都這麼說。張藝鳳尤其認同。
她說,巴生有歷史、有文化,又有美食,還是我國華社政經文教重鎮,特別是4間華文獨中齊聚在一座城市,更是巴生華人掛在嘴邊的驕傲,突顯這座城市文化百花齊放的一面。
“巴生是我生於斯長於斯的地方,除了短期的旅遊,我從沒離開過巴生。這座城市可是我童年、青春歲月和成長的舞臺,她在我心中的地位是無可取代的。”
說到巴生自然離不開肉骨茶,張藝鳳卻更想透過“品味巴生”,揭開這座百年老城更多美好的故事。
巴生故事從南北說起
巴生河,可說是巴生的母親河,要聽巴生的故事,張藝鳳會從南北兩岸說起。
“南區是老城區,火車站、皇宮、錫米倉、華人後街、印度街、英殖民時代建築群等,都在說著巴生的歷史,見證著3大種族在巴生的發展與變遷。
北區則是舊時代的工商業區,黃梨廠街、太平街、吳福發路、柴埕等;對老巴生而言,這就是當年討生活的“頭路”。走趟兩岸之旅,既能感受巴生的人文情,又是一張美食地圖。”
她希望,透過“品味巴生”,讓人發掘出這座城市的“美、善、好”。
美,即是美食、美景、美人、美物;善,則是巴生獨特的人文歷史;以及好,是帶給社會的好,包括推動地方創生與經濟。
“品味巴生,讓我們重新認識巴生、再次愛上巴生,對自己的鄉土感到自豪,然後可以大聲地對所有人說:Wa Si Pa Sang Lang! (福建話:我是巴生人!)”
溫佳蕙:每條老街都有故事
有人情味的地方,總會有動人心的好故事。
溫佳蕙說,巴生人熱情、好客,每一條老街都有扣人心絃的故事。
“不同籍貫,不同種族的交匯,串聯出巴生獨有的文化,這也是‘品味巴生’所希望帶出的訊息,讓所有人都看到巴生的美。”
對她而言,有了好人好物好景,還必須要有好的故事鋪成敘述,這就是“品味巴生”所要扮演的角色,透過創意的文字與鏡頭,讓你能夠感受巴生的人情味。
“其實,包括我這個土生土長的巴生人,對於很多巴生的故事和史實也是一知半解,我希望能透過不斷的發掘和探索,讓我成為一個真正的‘巴生人’。”
讓更多人看見巴生,便是溫佳蕙參與和投入“品味巴生”項目的最大初衷。
下期預告:
心之所向的地方,即是家。是什麼樣子,讓遊子選擇在巴生落地生根?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