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仔褲、牛仔裙、牛仔外套非常耐穿及百搭,即使穿了多年也不會過時,想必大部分人的衣櫃中,至少都有一件牛仔服飾。
除了作為服飾,牛仔布料也能被改造為各種樣品,如揹包、手提包、收納袋等,擴展及延續牛仔布料的生命。
ADVERTISEMENT
這個牛年,就讓牛仔布的經典元素融入我們的生活中,彰顯個人時尚品味風格,以及青春活力的一面。
有鑑於此,《大都會》社區報日前邀來Kaze’s Workshop創辦人林綿卿(Kaze),與讀者分享她以一雙精良的縫紉巧手,把牛仔布料改制成各種樣品的心得及故事。
融入各種元素巧思
讓作品更精緻美觀
Kaze呈現的牛仔布料改造作品極具創意,當中包括日式和風手抓包、口金包、手提包、背禳(backpack)、腰包、斜肩包,還有耳環飾品,讓人看了愛不釋手,出門時攜帶這些包包,營造簡約,活力且不失時尚的風格。
Kaze受訪時指出,這些經改造的牛仔布料作品,是源自於舊的牛仔褲、牛仔裙、以及其服裝供應生意上的樣本。
她說,除了使用手縫的方式,牛仔布料改造的作品,也使用針車來縫紉,讓作品的手工更為工整。
此外,她也在作品中結合鉤針編織等的其他元素,並融入各種小巧思,讓作品更為精緻美觀,錦上添花。
其中,使用牛仔布改造為大手提包(tote bag)耗時近一星期完成,屬眾多作品中最為耗時的一個;此外,Kaze也使用車花機,花心思在手提包表面縫製出花樣的圖案,讓手提包顯得更為精細。
除此以外,在製作背禳時,Kaze在背禳外層製作可以收納卷物體的空間,也在背禳的揹帶上製作可插筆的空間,讓其能具備更多功用。
另一種形式投身服裝領域
現年43歲,本是服裝供應商的Kaze,礙於疫情的攪局而暫時停止運作其服裝供應生意,並在去年行管令落實起的期間開設Kaze’s Workshop,經營手工縫製品的事業,甚至也有為顧客修改牛仔服飾,以另一種形式投身於服裝領域。
“去年3月因碰上疫情及行管令的關係,導致服裝供應的市場需求減少,我唯有暫時擱置服裝供應的生意。”
在行管令期間,樂得清閒的她,就把自己以前一直收藏著的手工藝品材料拿出來,重新縫紉作品,並於5月在臉書開創Kaze’s Workshop,分享及推廣其作品,也為顧客客製化作品。
“這期間,我也把一直隱藏在腦海裡的靈感一一呈現出來。除了製作改造牛仔布料之外,我也製作其他布製品及線織品。”
瀏覽社交品臺繽趣尋靈感
除了來自本身的靈感,Kaze也會瀏覽社交平臺繽趣(Pinterest)的內容,探索及找尋創作靈感。
“繽趣內有不少洋人的創作,我非常喜歡他們創作作品的風格,因此偶爾也會參考,並在我的靈感中加入及改造這些創作元素。”
YouTube創立教學影片
縫紉是Kaze的興趣,擁有一雙縫紉巧手的她,在8歲年幼時期就學習針織,14歲時也去學習縫紉技巧,並在中學畢業後,修讀服裝設計及專業裁剪的科系。
當記者詢問縫紉編制品對她而言是否有難度時,Kaze說,製作縫製品講究耐性及熱誠,從十多歲就涉略這領域的她,一直以來都對縫紉手工頗有興趣及熱誠。也因如此,她對這類的手工掌握遊刃有餘。
除了在臉書開設平臺,Kaze’s Workshop也在YouTube創立教學影片的管道,讓大眾能有平臺學習如何製作編織品。
Kaze說,身邊不少朋友也會詢問,如何製作這些編織品;有鑑於此,她便在YouTube開設頻道,把一些作品的製作過程及步驟,以及所需的布料尺寸等資訊錄製成影片,發佈在該平臺,讓大眾可以透過影片,學習製作編織品。
Kaze坦言,目前Kaze’s Workshop是其副業,待疫情離去之後,市場穩定及尚有需求之時,她還會再出發,經營服裝供應的生意,同時也會兼顧Kaze’s Workshop的運營。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