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報道/莊舜婷
金牛年即將到來,今年的主角非“牛牛”莫屬了!
ADVERTISEMENT
牛可說全身是寶,當然也包括了牛皮。從日常生活中的服飾包包、家居生活用品、個人用品都會出現皮革物,經過鞣製加工而成的牛皮革更顯得珍貴。
其實牛皮革是一門學問,《大都會》社區報特別為讀者剖析牛皮革的種類和分享如何製作手工牛皮革飾品,在這個農曆新年沾染一些“牛氣”!
郭艾薇:牛皮革是一門學問
Artchala Studio創辦人郭艾薇(Artchala)受訪時表示,其實牛皮革的知識非常廣,從牛的種類、歲數、國家、品種、鞣製法、規格等級、軟硬厚薄、廠商、後製等,都是一門學問。

“皮與革之間是有所分別的,但很多人對於兩者之間的概念模糊不清,往往把皮革簡稱為皮,把人造革稱為革。”
她指出,皮就是生皮的意思,指膠原纖維,未經過任何處理;革指的是經過物理和化學處理,除去無用的成分,經過鞣製加工方式並將膠原纖維的化學結構發生變化,形成較強交聯結構的物質,乾燥狀態柔軟易曲,潮溼狀態也不易腐爛。
她說,皮是革的原材料,所有皮革都需要從皮加工變成革,從原色皮革再進行染色以及後製加工。

可分割8層 頭層牛皮最貴
郭艾薇表示,牛皮可進行多層分割,最多可達至8層,第一層稱為頭層,也是品質最好,價格最貴的一層。
“頭層皮帶有顆粒感,清晰可見毛細孔,自然紋理,疤痕,血筋痕等的原始皮膚特徵,就像人類的皮膚一樣,不完美但是獨一無二。”
她指出,二層皮是真皮的下面一層,是纖維組織較疏鬆的二層部分,經化學材料噴塗覆蓋加工而成。
“由於疏鬆的纖維組織層,只有在化工原料加工後才能用來製作皮具製品,它保持著一定的自然彈性,但強韌度差。”

她說,至於再生皮則是將各種動物的廢皮及真皮下腳料粉碎後,調配化工原料加工修面製作而成。在其表面加工仿製如同真皮一樣,其利用率高,且價格非常便宜。
以鞣製方式區別皮革
“牛皮革種類繁多,單是植鞣革就無法估計有多少種類;我們就以鞣製方式來區別,最常見的就是植鞣革和鉻鞣革,其他還有鋁鞣和油鞣革。”
她表示,植鞣革是最古老的鞣製方式,歷史悠久,在鞣製過程中混合植物萃取,如樹皮、果實、葉、根等植物部位中提取出植物的鞣酸(又稱單寧酸)進行浸泡。
她說,鞣製的長時間及高成本也是所有鞣製方式中排名前列,讓單寧酸能充分滲入皮革的內層,大約需要花上一個月至一個月半的時間,由於皮的種類不同,單寧酸滲透的程度也會有差異。
植鞣革最宜做皮雕
她也說,植鞣皮革的特點十分明顯,也是鞣製皮革中唯一的環保型皮革,伸縮性小,吸水易變軟,可塑性容易整型,顏色從本色的淺肉粉色到淡褐色,最適合做皮雕工藝品。

“植鞣革通常以原色呈現,能直接看到皮面上的紋理、疤痕等皮革最原始的樣貌。”
植鞣革質感隨時間變化
郭艾薇指出,植鞣革的顏色會隨著使用的時長逐漸變深,並因為使用習慣形成特定的形狀和柔軟度,也就是所謂的“養牛”。
“我喜歡採用植鞣革,尤其是全顆粒頭層植鞣革,不愛使用鉻鞣革,因為後者太完美,幾乎找不少疤痕,有種缺少‘手工’的單純美。”

她說,她一開始對皮革不太瞭解時,單純是對會變化的原色皮革吸引,由於原色是未經過染色的皮革,所呈現的顏色轉變是最明顯的,由淺肉色變至焦糖色;後來喜歡皮革的自然紋理,以及好聞的氣味,都是使她愛上植鞣革的原因。
“由於我喜歡的皮革範圍不大,除了植鞣牛皮革,以及非常少數的羊皮革之外,其他一律不使用,尤其是野生動物的皮革更是讓我‘逃之夭夭’。”
手製布包逐漸轉向皮具
郭艾薇是在2008年開始自學手作布制包包,之後開始在布制包包里加入牛皮革的元素,例如提把、口袋、皮標等等,當時候漸漸發掘天然皮革的美,每一塊、每一個部位都不同。
她說,直到2013年租借課室開班授課,開始布作教學,後來也陸續出產無數的皮革小物件,如鑰匙圈、零錢包等,一邊自學研究,並與布作同步進行。

她在2016年才正式告別布作,全心全意專注在皮革上,並開始租借課室開班授課皮藝,把家裡作為工作室,直到2018年開始打造實體店兼工作室,設立於實達阿南。
“其實我在手作路上沒有動人的故事,從一顆鈕釦都縫不好的我卻無心插柳愛上布制包包,再到今天的皮革包包,一切都是那麼隨意,這純粹是看見皮革的美。”
自學皮藝“入坑”了
她坦言,其實一開始也以為皮藝很簡單,不像布作那樣,縫紉機無法隨身帶著走,以為皮匠只需要幾樣小巧基本工具就能幹一番事業,投入後才知道這根本是一個“坑”,讓人又愛又恨的“坑”。

工具可繁可簡 視工匠要求
“我是從居家開始自學皮藝,難度和挑戰相當高,也面對著一次次的失敗。”
可能從畫版開始就會面對無數次失敗,再經過試版、調整等才到最滿意的結構、比例和設計;再來是皮革料,軟硬度和厚薄度也需要納入考量。
郭艾薇指出,製作皮藝的工具可以很簡單,但也可說是很複雜,視工匠對作品的要求程度和製作的範圍。

“我的皮藝範圍絕大部分也只鎖定在手縫包包和小物件,尤其是大馬人喜愛的斜肩包。”
專注做好皮革包
她認為,東西不在於多,而在於深,只做好一件事就好,這就是為何當初手作圈的朋友和顧客們不理解她“轉行”,把苦心經營起來的布作撤掉,而不選擇同時並行,畢竟重新開啟另一扇手作門並不簡單。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