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道/庄舜婷
金牛年即将到来,今年的主角非“牛牛”莫属了!
ADVERTISEMENT
牛可说全身是宝,当然也包括了牛皮。从日常生活中的服饰包包、家居生活用品、个人用品都会出现皮革物,经过鞣制加工而成的牛皮革更显得珍贵。
其实牛皮革是一门学问,《大都会》社区报特别为读者剖析牛皮革的种类和分享如何制作手工牛皮革饰品,在这个农历新年沾染一些“牛气”!
郭艾薇:牛皮革是一门学问
Artchala Studio创办人郭艾薇(Artchala)受访时表示,其实牛皮革的知识非常广,从牛的种类、岁数、国家、品种、鞣制法、规格等级、软硬厚薄、厂商、后制等,都是一门学问。

“皮与革之间是有所分别的,但很多人对于两者之间的概念模糊不清,往往把皮革简称为皮,把人造革称为革。”
她指出,皮就是生皮的意思,指胶原纤维,未经过任何处理;革指的是经过物理和化学处理,除去无用的成分,经过鞣制加工方式并将胶原纤维的化学结构发生变化,形成较强交联结构的物质,干燥状态柔软易曲,潮湿状态也不易腐烂。
她说,皮是革的原材料,所有皮革都需要从皮加工变成革,从原色皮革再进行染色以及后制加工。

可分割8层 头层牛皮最贵
郭艾薇表示,牛皮可进行多层分割,最多可达至8层,第一层称为头层,也是品质最好,价格最贵的一层。
“头层皮带有颗粒感,清晰可见毛细孔,自然纹理,疤痕,血筋痕等的原始皮肤特征,就像人类的皮肤一样,不完美但是独一无二。”
她指出,二层皮是真皮的下面一层,是纤维组织较疏松的二层部分,经化学材料喷涂覆盖加工而成。
“由于疏松的纤维组织层,只有在化工原料加工后才能用来制作皮具制品,它保持着一定的自然弹性,但强韧度差。”

她说,至于再生皮则是将各种动物的废皮及真皮下脚料粉碎后,调配化工原料加工修面制作而成。在其表面加工仿制如同真皮一样,其利用率高,且价格非常便宜。
以鞣制方式区别皮革
“牛皮革种类繁多,单是植鞣革就无法估计有多少种类;我们就以鞣制方式来区别,最常见的就是植鞣革和铬鞣革,其他还有铝鞣和油鞣革。”
她表示,植鞣革是最古老的鞣制方式,历史悠久,在鞣制过程中混合植物萃取,如树皮、果实、叶、根等植物部位中提取出植物的鞣酸(又称单宁酸)进行浸泡。
她说,鞣制的长时间及高成本也是所有鞣制方式中排名前列,让单宁酸能充分渗入皮革的内层,大约需要花上一个月至一个月半的时间,由于皮的种类不同,单宁酸渗透的程度也会有差异。
植鞣革最宜做皮雕
她也说,植鞣皮革的特点十分明显,也是鞣制皮革中唯一的环保型皮革,伸缩性小,吸水易变软,可塑性容易整型,颜色从本色的浅肉粉色到淡褐色,最适合做皮雕工艺品。

“植鞣革通常以原色呈现,能直接看到皮面上的纹理、疤痕等皮革最原始的样貌。”
植鞣革质感随时间变化
郭艾薇指出,植鞣革的颜色会随着使用的时长逐渐变深,并因为使用习惯形成特定的形状和柔软度,也就是所谓的“养牛”。
“我喜欢采用植鞣革,尤其是全颗粒头层植鞣革,不爱使用铬鞣革,因为后者太完美,几乎找不少疤痕,有种缺少‘手工’的单纯美。”

她说,她一开始对皮革不太了解时,单纯是对会变化的原色皮革吸引,由于原色是未经过染色的皮革,所呈现的颜色转变是最明显的,由浅肉色变至焦糖色;后来喜欢皮革的自然纹理,以及好闻的气味,都是使她爱上植鞣革的原因。
“由于我喜欢的皮革范围不大,除了植鞣牛皮革,以及非常少数的羊皮革之外,其他一律不使用,尤其是野生动物的皮革更是让我‘逃之夭夭’。”
手制布包逐渐转向皮具
郭艾薇是在2008年开始自学手作布制包包,之后开始在布制包包里加入牛皮革的元素,例如提把、口袋、皮标等等,当时候渐渐发掘天然皮革的美,每一块、每一个部位都不同。
她说,直到2013年租借课室开班授课,开始布作教学,后来也陆续出产无数的皮革小物件,如钥匙圈、零钱包等,一边自学研究,并与布作同步进行。

她在2016年才正式告别布作,全心全意专注在皮革上,并开始租借课室开班授课皮艺,把家里作为工作室,直到2018年开始打造实体店兼工作室,设立于实达阿南。
“其实我在手作路上没有动人的故事,从一颗钮扣都缝不好的我却无心插柳爱上布制包包,再到今天的皮革包包,一切都是那么随意,这纯粹是看见皮革的美。”
自学皮艺“入坑”了
她坦言,其实一开始也以为皮艺很简单,不像布作那样,缝纫机无法随身带着走,以为皮匠只需要几样小巧基本工具就能干一番事业,投入后才知道这根本是一个“坑”,让人又爱又恨的“坑”。

工具可繁可简 视工匠要求
“我是从居家开始自学皮艺,难度和挑战相当高,也面对着一次次的失败。”
可能从画版开始就会面对无数次失败,再经过试版、调整等才到最满意的结构、比例和设计;再来是皮革料,软硬度和厚薄度也需要纳入考量。
郭艾薇指出,制作皮艺的工具可以很简单,但也可说是很复杂,视工匠对作品的要求程度和制作的范围。

“我的皮艺范围绝大部分也只锁定在手缝包包和小物件,尤其是大马人喜爱的斜肩包。”
专注做好皮革包
她认为,东西不在于多,而在于深,只做好一件事就好,这就是为何当初手作圈的朋友和顾客们不理解她“转行”,把苦心经营起来的布作撤掉,而不选择同时并行,毕竟重新开启另一扇手作门并不简单。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