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登新村“板面街”最出位·六彩板面天然+創意



板面是最受大馬人歡迎的麵食之一,同時也是客家麵食之一;沙登新村又以客家人居多,板面在這裡自然是“百花齊放”。
沙登新村古腰路和巴剎路這之間,約500公尺的路段,被村民叫做板面街,因為在這不長不短的路段中,至少有5間住家式板面檔或售賣板面的茶室,可見板面在沙登是多麼的具有代表性。
ADVERTISEMENT
整個大沙登的板面檔多不勝數,沙登最早的板面檔也已不可考,但“六彩板面”絕對是沙登新村中,最特別和具有創意的一間。

李子康:天然蔬菜食材製作
6色板面 吃了安心
“五顏六色”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他們的板面最適合不過,賣相和口味多元豐富,他們也號稱是在沙登地區,製作彩色板面的先驅。
“六彩板面”老闆李子康指出,目前他們有6款(色)板面, 包括原味(白色)、菠菜(青色)、金瓜(黃色)、番薯(紫色)、辣椒(橙色)和最新研發的竹炭(黑色)。
同時,食客也可以選擇,粗、細(幼)或手撕(捏)板面。
他補充,在舊址(蓮珍茶室)時,就已經有了5色板面,而搬遷後,也成功研發自創了竹炭板面,一開始是使用黑芝麻,無奈黑芝麻會導致麵皮有顆粒粗糙,口感欠佳,且會讓湯“染”上黑色,多番研究後才發現,竹炭是最合適的,即便竹炭的成本略高,他還是堅持使用可以讓顧客吃了安心的材料。
他說,板面每天早上6時新鮮製作,大概要2個小時準備所需的材料,面本身不含任何防腐劑和人造顏色素,都是天然的蔬菜和食材製作。
傳承母親手藝
把興趣堅持下來
李子康表示,他自小就和母親黃鳳玲學做板面,幫忙顧檔,現在也算是將母親的手藝傳承下去,當然也是有興趣所以才能堅持下來。
“我們希望顧客吃得健康,吃得安心。”
“六彩板面”的湯頭使用江魚仔熬煮8小時而成,但除了傳統湯底外、他們的板面至少還有10種煮法,包括幹撈、辣湯、生奶、東炎、咖喱、藥材、麻辣、酸辣等,有不一樣的選擇,也會跟著不一樣的口味,加入不同的蔬菜和配料一同烹煮。
“食客可以自己選擇喜歡的板面顏色和形狀,再搭配不同的煮法,惟不能要求將所有顏色的板面都煮在一碗。”
辣椒醬小火慢煮3小時
江魚仔曬後才炸口感酥脆
吃板面當然要配上辣椒醬和江魚仔,“六彩板面”的辣椒醬是他們親手製作,主要材料有辣椒幹、蒜米、蝦米、大洋蔥、峇拉煎(Belacan)等材料,小火慢煮約莫3小時而成。
“炸江魚仔必須曬過之後才能炸,方能保證酥脆口感,也是我們親自制作。”
由此可見,一碗板面看似簡單,但背後卻要費時耗力,用心準備,才能為食客呈現最好的一面。
週末仁當雞出爐秒殺
另外,吃膩了麵食,想換換口味,“六彩板面”也有售賣椰漿飯,同樣深受食客喜愛,週末也會提供仁當雞(Rendang),是不少食客都大愛和期待的味道,每每出爐後,很快就被食客“搶點”一空。
李子康也推薦大家可以嘗試竹炭板面酸辣幹撈,不管是竹炭板面或是酸辣幹撈的煮法都是他自行開店後,新創的一道麵食。
他也說,一般顧客來吃的都是會選辣為主,像麻辣、冬炎都是顧客的最愛。
前身為“蓮珍茶室”
黃鳳玲:板面耐飽
“六彩板面”開業至今不到3年,但卻有15年的歷史,因其前身為“蓮珍茶室”,就在板面街奉教堂(基督教堂)隔壁,是不少沙登人習慣的味道,更是不少外地人特意過來尋覓的美食,只是現在搬遷到沙登中小學附近。
當時的“蓮珍茶室”由黃鳳玲和姐妹們經營,現在已經退了下來,讓年輕一代發揮。
黃鳳玲指出,板面早期稱為“刀麻切”,在客家話中“刀麻”指大刀,早期扞面機還不普及化時,人們都是用玻璃空瓶將麵糰輾平,再用大刀將麵糰切成條狀。
“早期的客家人都是幹體力活的,而板面因是麵粉製品,所以吃一碗便可提供精力,加上吃了麵粉類,自然也會多喝水,這樣一來也很耐飽。”
沙登、客家、板面,這三個詞就是如此緊緊的聯繫在一起。
喜歡板面的你,又豈能錯過呢?
六彩板面
地點: No19, Jalan Aman SK13/15a, Jalan Aman, Kampung Baru Seri Kembangan, 43300 Selangor.
營業時間:上午8時至下午3時 (每週一休息)
聯絡號碼: 018-208 2815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