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登新村“板面街”最出位·六彩板面天然+创意



板面是最受大马人欢迎的面食之一,同时也是客家面食之一;沙登新村又以客家人居多,板面在这里自然是“百花齐放”。
沙登新村古腰路和巴刹路这之间,约500公尺的路段,被村民叫做板面街,因为在这不长不短的路段中,至少有5间住家式板面档或售卖板面的茶室,可见板面在沙登是多么的具有代表性。
ADVERTISEMENT
整个大沙登的板面档多不胜数,沙登最早的板面档也已不可考,但“六彩板面”绝对是沙登新村中,最特别和具有创意的一间。

李子康:天然蔬菜食材制作
6色板面 吃了安心
“五颜六色”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他们的板面最适合不过,卖相和口味多元丰富,他们也号称是在沙登地区,制作彩色板面的先驱。
“六彩板面”老板李子康指出,目前他们有6款(色)板面, 包括原味(白色)、菠菜(青色)、金瓜(黄色)、番薯(紫色)、辣椒(橙色)和最新研发的竹炭(黑色)。
同时,食客也可以选择,粗、细(幼)或手撕(捏)板面。
他补充,在旧址(莲珍茶室)时,就已经有了5色板面,而搬迁后,也成功研发自创了竹炭板面,一开始是使用黑芝麻,无奈黑芝麻会导致面皮有颗粒粗糙,口感欠佳,且会让汤“染”上黑色,多番研究后才发现,竹炭是最合适的,即便竹炭的成本略高,他还是坚持使用可以让顾客吃了安心的材料。
他说,板面每天早上6时新鲜制作,大概要2个小时准备所需的材料,面本身不含任何防腐剂和人造颜色素,都是天然的蔬菜和食材制作。
传承母亲手艺
把兴趣坚持下来
李子康表示,他自小就和母亲黄凤玲学做板面,帮忙顾档,现在也算是将母亲的手艺传承下去,当然也是有兴趣所以才能坚持下来。
“我们希望顾客吃得健康,吃得安心。”
“六彩板面”的汤头使用江鱼仔熬煮8小时而成,但除了传统汤底外、他们的板面至少还有10种煮法,包括干捞、辣汤、生奶、东炎、咖喱、药材、麻辣、酸辣等,有不一样的选择,也会跟着不一样的口味,加入不同的蔬菜和配料一同烹煮。
“食客可以自己选择喜欢的板面颜色和形状,再搭配不同的煮法,惟不能要求将所有颜色的板面都煮在一碗。”
辣椒酱小火慢煮3小时
江鱼仔晒后才炸口感酥脆
吃板面当然要配上辣椒酱和江鱼仔,“六彩板面”的辣椒酱是他们亲手制作,主要材料有辣椒干、蒜米、虾米、大洋葱、峇拉煎(Belacan)等材料,小火慢煮约莫3小时而成。
“炸江鱼仔必须晒过之后才能炸,方能保证酥脆口感,也是我们亲自制作。”
由此可见,一碗板面看似简单,但背后却要费时耗力,用心准备,才能为食客呈现最好的一面。
周末仁当鸡出炉秒杀
另外,吃腻了面食,想换换口味,“六彩板面”也有售卖椰浆饭,同样深受食客喜爱,周末也会提供仁当鸡(Rendang),是不少食客都大爱和期待的味道,每每出炉后,很快就被食客“抢点”一空。
李子康也推荐大家可以尝试竹炭板面酸辣干捞,不管是竹炭板面或是酸辣干捞的煮法都是他自行开店后,新创的一道面食。
他也说,一般顾客来吃的都是会选辣为主,像麻辣、冬炎都是顾客的最爱。
前身为“莲珍茶室”
黄凤玲:板面耐饱
“六彩板面”开业至今不到3年,但却有15年的历史,因其前身为“莲珍茶室”,就在板面街奉教堂(基督教堂)隔壁,是不少沙登人习惯的味道,更是不少外地人特意过来寻觅的美食,只是现在搬迁到沙登中小学附近。
当时的“莲珍茶室”由黄凤玲和姐妹们经营,现在已经退了下来,让年轻一代发挥。
黄凤玲指出,板面早期称为“刀麻切”,在客家话中“刀麻”指大刀,早期扞面机还不普及化时,人们都是用玻璃空瓶将面团辗平,再用大刀将面团切成条状。
“早期的客家人都是干体力活的,而板面因是面粉制品,所以吃一碗便可提供精力,加上吃了面粉类,自然也会多喝水,这样一来也很耐饱。”
沙登、客家、板面,这三个词就是如此紧紧的联系在一起。
喜欢板面的你,又岂能错过呢?
六彩板面
地点: No19, Jalan Aman SK13/15a, Jalan Aman, Kampung Baru Seri Kembangan, 43300 Selangor.
营业时间:上午8时至下午3时 (每周一休息)
联络号码: 018-208 2815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