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发五金商 网售拼佳绩
46年老字号转型




报道/陈佩丝
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传统五金店如今随着大趋势试着让“线上线下”销售平台相互融合,而且注重“咨询服务”,甚至传授消费者生活小窍门,成为大家的日常生活小帮手,赢得青睐!
ADVERTISEMENT
顾名思义,五金指的是金、银、铜、铁及锡,也作为常用金属或铜铁等制品的统称;五金材料的产品,通常分为大五金及小五金两大类。
大五金指钢板、钢筋、工字铁及各类型钢铁材料;小五金则是安装在建筑物或家具上的金属器件和某些小工具,如钉子、螺丝、铁丝、锁、合叶、插销及弹簧等。

五金店一般上都是指售卖小五金的商铺,在本地市场向来竞争激烈,更是许多人创业的首选之一,以致数十年的传统五金店,不但面对大型五金连锁店的压力,还得应付同行的竞争。
正因如此,部分传统五金店不得不转型,从线下的实体零售转型成线上网购,或拓展其他产品和提供维修服务等,以重新塑造品牌再出发。
杨忠源:从板厂转战五金
巴生就有这么一家从1975年创业迄今的“源发五金商”传统五金店,多年来都凭着好口碑和“接地气”的咨询服务,收获不少忠实顾客。
该店业者杨忠源(83岁)当初就是看准家乡市场,并在家人的鼓励下,回巴生开创五金店,店铺更经历2次搬迁,才搬迁现在的中路地址。

他受访时对《大都会》社区报记者指出,身为巴生人的他原本在士毛月从事板厂生意;随后直接卖掉板厂,转身投入五金行业。
“当时巴生的五金店并不多,加上是属于自己的地方,看准市场后直接开店出击。”
店铺经历2次搬迁
他说,刚开始时,他是在黄梨街(Jalan Nanas)开店,之后搬到黄梨仓街(Jalan Gudang Nanas);直至10多年前,才搬到中路现址。
“当时,大巴刹原本也坐落在黄梨街,可是大巴刹搬迁后生意大不如前;加上店铺租约届满,决定搬到中路。”

他也笑言,在从事板厂之前,也是一名中学华文教师,也当过媒体通讯员;惟最后决定从商大展拳脚。
疫情LRT3冲击 转线上服务
同时,杨忠源披露,创业以来当然面对不少风雨,除了近年店铺前兴建轻快铁第三路线(LRT3)导致生意受挫之外,现在的冠病疫情,也是一大挑战。

他说,在疫情和LRT3工程的冲击下,生意额已下滑至少50%;如今,尽量避免顾客入店,以降低染疫风险。
“我们不得不设法改变经营模式,否则很快就会被淘汰。所以,疫情期间就通过电商平台,经营线上服务,惟还需一步步地摸索、改进。”
杨淑云:教顾客DIY更省钱
开始继承父业的女儿杨淑云也指出,该店秉持的理念就是传授生活小窍门,即教导顾客如何“DIY”,让顾客更省钱。
她举例说,一些顾客因不会更换水龙头,就会要求她介绍技工上门替换;可是,若要聘请技工师傅,收费至少得50令吉左右。
“所以,我会指导对方怎样换水龙头,凡是能自己解决的问题,都尽量传授知识给顾客。但如是大工程,还是要请技工帮忙的。”


她说,或者顾客想找某种商品,可又找不到类似货品,她就会设法配合顾客需求,将商品改造成对方所要的款式。
一般五金店是最大竞争对手
“我也有加入一个人脉交际和商业引荐的平台,每个领域只有一名会员参与,所以不会有所冲突;在里头,大家可以互相引荐。”
对她而言,现阶段最大的竞争对手,并非大型五金连锁店,反而是一般五金店;尤其在90年代开业至今,五金业就成为十分具竞争性的工商领域。
须提供良好服务与时并进
另一方面,杨淑云指出,不少五金店纷纷猛攻消毒防疫和卫生防护商品,把握新商机,奋力挣扎求存。

她说,该店在疫情初期购入口罩来卖,可当时来货价贵,货到后不久市场竟跌价,所以现今也面对亏损。
“我们现今也有卖防疫隔离板,搁在餐桌上,区分食客之间距离,或在办公桌上,阻隔同事的飞沫,阻断传播链。”
无论如何,她认为,传统五金店必须提供良好服务,并且不断地与时并进,才能在商场上分得一杯羹。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