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陈佩丝
摄影/高健业(部分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巴生9日讯)纸扎品其实也可以很“潮”,还能设工作坊研究新产品和大力推广纸扎艺术!
ADVERTISEMENT
纸扎品近年来千变万化,市面上出现各式各样的潮流创意款式,国外的纸扎行业在冠病疫情的笼罩下,还应顾客要求,推出“抗疫纸扎品”。

“抗疫纸扎品”包括口罩、温度感测器及纸扎酒精消毒用品,令人赞叹其细致与逼真,纷纷笑称“先人”也参与抗疫。
颠覆传统思维模式
巴生直落玻璃河边路就有一家以年轻人创业的纸扎店,颠覆传统思维模式,为先人在阴间打造生前情景,仿制生前所用的物品如麻将桌及3名“麻将咖”,甚至比阳间更快推出游戏机“PlayStation 5(PS5)”,让先人可走上时代尖端。

不仅如此,为了改变民众对传统纸扎、死亡及丧礼的相互连接刻板印象,该店还大胆尝试设工作坊,让纸扎行业走上“艺术”之路。
吴长洁化兴趣为事业
这家纸扎店“鼎峰纸扎贸易”是由一名年仅26岁的吴长洁所创办,旗下的员工几乎都是年轻人,练得一身好手艺。

他受访时对《大都会》社区报指出,他从13岁开始就因经济问题半工半读,到一家纸扎店当学徒,向师傅林平发学习制作纸扎品,慢慢地就对纸扎行业越来越感兴趣。
制作符合现代化纸扎品
“当年,只因想打工赚取零用钱,没想到自此投入这个行业后至今,越来越喜欢。21、22岁左右,我甚至开始创业。”
他说,由于害怕或因跟不上社会步伐而被淘汰,所以事业稳定后就尝试创新,制作符合现代化的纸扎品,如跑车、商店及摩托车等;毕竟年轻的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得勇于尝试,不怕失败。

积极推广纸扎品成“新艺术”
“我们不只开始设工作坊,积极推广纸扎品,以成为一种新艺术,也开始拍摄视频上载至社交媒体上,加入幽默和教育性元素,介绍及推广纸扎行业。”
吴长洁披露,许多人在传统观念里,将纸扎品和死亡及丧礼作为连接,容易让人有所忌讳或害怕,殊不知纸扎品也是一种“艺术”。
办工作坊让民众体验乐趣
“我的团队在过去,曾和巴生历史户外学堂合作,在配合中秋节所举办的工作坊里,让小朋友体验制作中秋灯笼;那时就有父母知道我们来自纸扎行业,不让孩子参与。”
他说,不过,他不会因此而感到挫折,反而还继续举办工作坊,包括让民众体验制作天公座的乐趣。
“纸扎品行业其实可以很广,不只是制作用于拜祭祖先的祭品,或只有制作神明供品;也可制作摆设品如纸扎玩偶或公仔,而这些都是手工艺术品。”
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能让大家知道纸扎行业存在与辛酸的背后,而且也可获得认同及传承。
靠图模仿制“新品”
同时,吴长洁披露,首次制作的“新品”最难之处就是没样本,都是靠图片作为参考,有时还不惜购买模型来模仿。

他说,他首次制作纸扎跑车或其他名车时,因不可能去买实品来参考,都只能上网看图研究或是依据模型的设计来制作。
“也曾有顾客要求,制作生前喜欢逛的商铺,如包包店或旅行社;也要求仿制妈妈生前买了却来不及使用的包包,希望在另一个世界也可使用。”
他说,也有往生者生前喜欢打麻将,所以家属要求制作麻将桌和3名“麻将咖”等,对首次制作这类新产品,确实极具挑战。

“当然,我在行管令期间也不曾停止学习,尝试制作各种新品包括口罩等;不过,口罩只做了一个,也成功卖掉了。”
偷工减料是对先人不敬
“纸扎品内部设计很重要,不能企图偷工减料!”
此外,吴长洁表示,其实许多人买纸扎品都只看外观,但制作者却不能因此而偷偷简化,绝对不能忽略任何细节。

“举例说,双层灵屋(或称功德屋)内必须有楼梯、纸扎车内需有油门(靠踏板),不能因顾客看不到而不做,这样不只是欺骗,也对先人不敬,绝不可以。”
他坦言,自己常面对顾客询问先人会否收到纸扎品,他无法给予答案,不过却认为,这是一种寄托,对往生者的哀悼和怀念的方式,期盼往生者得以安息。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