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道 / 黃文民
攝影 / 陳世偉 (部分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ADVERTISEMENT
原為引風納涼之物之物的絹扇,經過文人雅士的繪製,讓繪畫美學與扇子結合,昇華為具有文化傳承及收藏價值的藝術品。
配合農曆新年的到來,本地畫家柯士鴻引領35名學員,耗時3個星期,以工筆畫的技術,繪製出88件別具韻味的絹扇,並在剛結束的“善藝迎春”絹扇工筆畫展上展出,讓這個雅逸清新的藝術品能夠嶄露鋒芒,彰顯中華文化的底蘊。
繪製耗時 考畫功
柯士鴻受訪時指出,真絲綾絹扇原是貴族婦女的賞玩之物,不過文人雅士運用工筆畫把畫繪在絹扇上,並它視為一個把玩,將之變成藝術品。
他指出,他們使用來作畫的絹扇材質為熟絹,是一種經過加工的絲綢,讓畫家可在絹扇上下筆作畫。
“絹扇的原樣是白色為底,較後由我們自行調配黃色、藍色、青色等顏色。”
他說,絹扇工筆畫非常有難度,所使用的材料必須高品質,如上等的墨汁及顏料,這樣墨汁才不會在絹扇上容易暈開。
“作畫的毛筆也比較特別,好比在畫線時,我們使用勾線筆、上色時使用染顏色筆、還有刷底色則使用排筆。”
“另外,作畫過程稍許耗時,因為需要等候上了色的部分徹底幹了後,才能在其他部分上色。”
題材以花鳥自然物為主
柯士鴻提及,一般工筆畫可畫在畫紙上,不過鑑於絹扇工筆畫等技術在我國尚不盛行,因此他決定在絹扇上作畫,讓這個技術得以在我國推廣,嶄露藝術之美。
他透露,在日前舉行的展覽上,他與學生展出88幅,題材以花及鳥等自然物為主的絹扇作品,當中為迎合農曆新年的到來,他們也畫了紅色的牡丹及梅花。
本身是畫家的柯士鴻是在5年前到中國考察時,向當地的老師學習,進而掌握絹扇工筆畫的技巧。
他說,絹扇工筆畫文化在我國並不普及,因此他希望通過此展覽,讓大眾可以認識及瞭解這個中華繪畫美學。
“善藝迎春”絹扇工筆畫日前在Warren Art Gallery展開,獲不少藝術愛好者前來,鑑賞絹扇工筆畫的奧妙。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