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福建人的“大本營”——巴生,當然要嚐嚐福建古早味美食!
當外地人來到巴生,一定會先想到肉骨茶,但其實巴生美食多不勝舉,無論是摩登的咖啡館或是古早老味道都充滿驚喜,可說是美食天堂。
ADVERTISEMENT
本期的《吃遍雪隆》就來到巴生探索古早味,尋找從中國福建永春移民到巴生落地生根的“茨粉根”,一道經改良和符合本地口味的永春人傳統美食。
靈感源自“薯粉粿”
茨粉根是由珍珠海鮮酒家創辦人陳友梓所創,其靈感就是源自福建永春人經常在家裡食用的“薯粉粿”(薯粉根)。
這家珍珠海鮮酒家樓成立於70年代,原址坐落在巴生直落玻璃,直至1984年才搬到現址峇都勿拉,迄今已邁入48年。
繼承父業的第二代掌門人陳寶發(51歲)受訪時指出,其父親陳友梓是在60年代從兼職炒粿條,開啟飲食業之路,不過當時只是個小攤位。
他說,當時父親也有自制各種麵條賣給巴剎的小販,而所剩下的麵條就留給自己炒粿條的攤位用,一直到1972年決定開設餐館。

推出初期不受好評
“父親對家鄉中國永春的薯粉粿念念不忘,憑著自己的記憶和制面功夫,決定製作這份傳統美食,將之發揚光大,惟推出初期卻不受好評。”
他說,所幸父親一直都沒有因此而放棄,不斷的研究和改良,終於創出獨一無二,屬於本地風味的的“炒茨粉根”。
“茨粉根可以有不同的烹煮方法,如茨粉根湯,咖哩茨粉根、但炒茨粉根還是最受歡迎;後來,也推出生蠔滷麵線和鹼水糕,都是市面上難以找到的風味美食。”

研究5年 尋回婆婆鹼水糕味道
在自家酒家廚房“打滾”數十年的陳寶髮指出,他為了追憶婆婆所製作的鹼水糕,不惜花上5年的時間研究,終於尋回那份味道。
他說,鹼水糕也是永春美食文化,小時候最愛吃婆婆製作的鹼水糕,但隨著婆婆過世後,家裡也沒有人繼承這手藝。
“一直到90年代,不少顧客尋找鹼水糕,但當時我們並不會製作,只好到處去詢問製作方法,但是每個人的方式都不一樣,我一直找不到那份兒時所吃過的味道。”
他說,在經歷無數次的失敗後,終於找到合適的食材和方式製作鹼水糕,隨後在將這份美食加以改良。

保留老味道 開創新菜餚
在面對飲食潮流不斷隨時代改變,在努力保留老味道之餘,陳寶發也不斷開創許多菜餚,增添許多中國其他籍貫菜色。
他說,炒茨粉根是珍珠海鮮酒家的招牌,而鹼水糕是古早味,其他的還有醬油王招牌生蝦、東坡肉、紅菇迷你佛跳牆及盆菜等。
“已故大馬國寶級藝人拿督黎明在世時,每年的除夕一定來這裡吃盆菜,至少10年風雨不改。”
他說,他近期也推出了不少新菜色,如翡翠鮮鮑金芙蓉、海參糖水、金錢魚鰾黃油蟹、鯊魚唇及翡翠金瓜莧菜羹等。”

第三代繼承製面功夫廚藝
目前珍珠海鮮酒樓的家傳制面功夫和廚藝都已逐步傳承給第三代,由陳寶發的兩名兒子繼承。
陳寶髮指出,儘管他們初期也不喜歡這份行業,不過在讀過烹飪課程和到酒店實習,甚至參加不少烹飪比賽,獲得亮眼的成績後,就對烹飪越來越感興趣和自信。
“我本身也參加過本地和國際廚藝比賽,過程中可以和其他熱愛烹飪的參賽者交流,吸取更多的經驗,讓自己不斷的學習,做得更好。”
Restoran Seafood Chiem Choo
珍珠海鮮酒家(茨粉根)
Lot 236 Jalan Sg. Putus, Batu Belah, 41200 Klang, Selangor.
Tel:+603-3342 0058
營業時間:11:30am – 2:30pm,6.00pm – 10:30pm
*星期一休息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