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許多鄉區的年輕人在畢業後,都會離鄉背景到大城市打拼,努力去適應快節奏的生活,然而在雪州大港(Sungai Besar)新村的巴剎裡,你可以看到年輕人繼承父母的衣缽,幫忙看顧檔口,這種堅守祖業的現象誠屬罕見,也充分體現出飲水思源的精神。
多個魚販為家族生意
大港坐落在雪州西北部沿海一帶,是沙白安南縣最大的市鎮,它堪稱為雪州產魚量最多及最大的漁港,由於佔盡天時、地利優勢,容易取得魚獲,大港巴剎的多個魚販也是進行“家族生意”,好幾個檔口的魚販都有親戚關係,所以供應鏈源源不絕。
魚販們指出,每當他們親戚的漁船出海捕魚歸航靠岸後,只稍一通電話,他們就會親自到私人魚寮,挑選所要的魚蝦蟹與墨魚,再拿到巴剎售賣給當地居民,而許多外地人為了要“嚐鮮”,也會不辭舟車勞頓,專程到大港巴剎“掃貨”,而小販也會應他們的要求提供冰塊保鮮,讓外地人也可以嚐到肉質鮮甜的各種魚產。
《大都會》社區報記者為解除讀者們的好奇心,偕同沙白縣議員鄭依薇專程走入這座始建於2007年的現代化有蓋巴剎。
擁80個魚產攤 海鮮琳琅滿目
走進這座巴剎,其入口處兩旁建有售賣糕點和雜貨的店鋪,一些華裔還懂得爪夷話,因為他們居住在新溝一帶,與甘榜村民為鄰,從小被友族同胞耳濡目染下講得一口流利的爪夷話,有助於他們擴展生意和加強人脈。
巴剎內最令人驚喜之處,在於多達80個魚產攤格上,整齊擺放了琳琅滿目的魚蝦蟹,這些海產都是魚販們親自到大港漁民的漁寮收取的貨源,所以其新鮮度不是其他城市地區或霸級市場可以媲美的。
賣蝦的小販自行製作價格標貼,並放在不同種類和被堆得如小山丘般高的蝦只上面,讓消費者可以清楚掌握各類蝦的價格。
這座巴剎令人動容之處,是在於小販已把巴剎視為他們第二個家,每天不僅與它共處在同一屋簷下,而且還與各種族顧客打成一片,享受與他們交融在一起的愉悅。
記者花了一些時間與魚販、菜販攀談起來,瞭解他們究竟如何與這座巴剎結下的不解之緣,聆聽他們敘述巴剎的搬遷史。
售賣各式海鮮 醃製品
小販們敘述,這些蝦都是在烏暹一帶的漁村捕獲。但見他們貼心將已剝殼的海蝦,放在一個個“冰鎮”的鐵盤中,一來可確保其新鮮度,二來也不容易發臭,對消費者來說無疑是省時省力,所以轉眼間就售罄。
在這座巴剎內,記者也發現田螺的蹤影,其國語名稱為“吸螺”(siput sedut),馬來式煮法是將香茅、洋蔥、椰漿和辣椒放進鍋裡滾成湯汁,再把田螺浸入其中,成為餐桌上的一道美食。還有,各種花蟹堆疊在檔口處,這種景觀難以在城市地區看到。
一些檔主也出售各式各樣的鹹魚、峇拉煎等醃製食品,還有靠近走廊處也懸掛了一串串新鮮的臭豆,隨便捉一把都是新鮮、豆粒飽滿,所以這些攤位甚受各族同胞的歡迎。
根據沙白縣議會的統計,光是這些蔬菜檔口已有80個,小販指他們售賣的蔬菜多半是來自霹靂州半港、巴生及吉隆坡批發公市。
跟哥哥拿魚獲
謝裕寶(36歲,魚販)
“我在巴剎擺檔了12年,這座巴剎早期是建在巴士車站旁,我從那裡搬遷過來,一直襬檔到現在。我的魚獲都是哥哥交來的,他本身有漁船,每當他歸航時,我會到漁寮取貨。
我每天清晨6時30分開檔,下午大約1時30分收檔,所售賣的魚類總共有十多樣,包括鯊魚。我賣的鯊魚小隻的每公斤是7令吉,大隻則是每公斤12令吉。
曾有顧客問我是否有提供劏鯊魚的服務,其實鯊魚的皮或表層非常粗糙,需要用滾水稍微燙一下,再小心翼翼拭去其表層的沙粒狀皮層,巴剎沒有鍋具,所以辦不到。”
接手母親菜檔 改賣海蝦
謝愈亮(40歲)與謝妙君(37歲,蝦檔夫婦)
“我和丈夫是接手母親退休後留下的檔口,她早期是在大港巴士車站旁(如今已改建成店屋)一帶賣菜,她賣菜30多年後,因年邁了,就把檔口交給我們,而我哥哥本身有漁船,他出海捕蝦和魚產,我們也很容易取得貨源,所以就改為賣海蝦。
在以往,海蝦產量的高峰期有大約二三十種海蝦,但近年來蝦產量減少了,我們也只是賣區區幾種海蝦,偶而也順便賣墨魚,但取決於是否有捕獲。
其實硬殼的海蝦會比軟殼的蝦來得鮮甜,在大港這裡,養殖蝦是毫無市場可言,因為大港臨近海,我們容易從烏暹及臨近一帶的魚寮取得蝦獲。”
大部分檔口是年輕人
鄭依薇(沙白縣議員)
“大港巴剎始建於2007年,它由3座建築物組成,即溼巴剎、魚類批發市場,以及環繞巴剎四周售賣各種糕點、飲料、水果與各種食品的攤檔,還有一些雜貨店。
這巴剎其中一個最大的特色是在於很多年輕人幫忙家裡看顧檔口,協助減輕家裡的經濟負擔。除了謝哲棟三兄妹之外,還有一個年輕的紀氏姐妹在擺檔賣魚,她們是21歲的紀慧琪和她19歲的妹妹,兩姐妹都已完成學業,其中一個在等成績放榜。
這些現象都證明了,在大港要留住年輕人在村內從事小販行業是不難的,也顯示此行業有潛能,才會把年輕人留下來,而不是一昧離開新村,一窩蜂往城市地區發展。”
欠缺豬肉檔
佘克順(大港村長)
“大港巴剎美中不足之處是沒有豬肉檔,但村民還是可以到新村籃球場旁的第1路停車場買到豬肉,有3檔豬肉攤格的小販在哪裡擺賣。”
6檔口交兒子打理
陳海炎(80歲,蔬菜小販)
“我以前是住在烏暹,十多歲就到大港賣菜,賣了最少60年。早期是在大港街場擺賣,後來搬到大港巴剎又擺賣了十多年,前後搬了幾次。
目前我將大約五六個檔口交給兒子,我幫忙他打理,每天清晨5、6時就到巴剎擺檔,大概1時就收檔,因為巴剎的地點比較偏遠,而且霸級市場林立,一些店屋也有人賣菜,造成市場有競爭。”
大港巴剎主要建築物內小販攤格與店鋪:
●零售店(16間)
●蔬菜攤格(80個)
●雞攤格(12個)
●羊肉和牛肉攤格(4個)
●魚類與海產零售攤格(80個)
●鹹魚與乾糧攤格(16個)(其中4個攤格已改為蔬菜冷凍房、另外4個攤格則改為製冷房)
●冷凍庫(2間)
●魚類批發攤格(20個)
●糕點攤格(30個)
備註:大港巴剎沒有豬肉檔,豬肉販是在新村籃球場旁邊的第一路擺檔。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