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報道/陳詩蕙
攝影/譚湘璇
從露天市集發展到擁有多層停車場的現代化巴剎,曾熱鬧一時的萬撓巴剎,至今已與老街坊走過近80年時光!
據瞭解,萬撓巴剎舊址就是萬撓巨人霸級市場現址的後方,在30年代還只是一個露天市集,直到40年代才搭建屋頂,形成一個有蓋的巴剎。
當時的巴剎為“T”字或“十”字形建築,只售賣生鮮物品,蔬菜、雞鴨、豬肉和賣魚的攤檔各自集中在巴剎幾個前後左右區域;而熟食和雜貨店則設於巴剎旁的店鋪,以致該區在當時成了居民採買日常用品的主要地點。
不過,在巴剎於13年前搬遷到現址前,小販其實曾被安頓在仙師爺宮旁的大草場(現為Rawang Walk商場),忍受長達6年2個月的晴天悶熱、雨天太吵的日子……
李堅:與小販成老朋友
包辦採買工作的品興飯店業者李堅(83歲,萬撓人)自60年代開始,“五十年如一日”天天到巴剎辦貨、喝早茶,不僅與小販成了老朋友,對巴剎的古往今來非常熟悉。
李堅憶述,以前的萬撓巴剎就位於三育華小舊址對面,巴剎旁還聚集一些熟食店鋪;當時的巴剎非常熱鬧,小販生意也很好,除了日常買菜的顧客外,也有學生顧客。
“舊時巴剎的貨源都來自附近的農場和菜園;那時幾家養雞鴨、豬隻的農場會供貨給巴剎,所以只有海產需要仰賴從吉隆坡運來。”
他說,當時的運輸費高,且也不比本地農場供應的貨源便宜和新鮮,且那個時代購買雞鴨,還得活買,自己帶回家處理和宰殺。
搬遷後李堅仍到巴剎採購
李堅說,巴剎在搬到現址前,還曾經歷兩度搬遷,首次大約在八九十年代左右,被迫遷到三育舊校址,後來又因發展而被遷到大草場。
“巴剎搬到大草場後,與我的店只距離一個後巷,要買東西,喊一聲就可以交貨,很方便。”
在巴剎搬到現址後,李堅依然每日風雨不改到巴剎採購。他說,廣東人嘆茶比吃飯重要,他一天要喝兩次茶,一次早茶,一次下午茶。
“我每天早上9時到店裡點貨,10時就到巴剎買菜,並給自己1小時喝茶。對我而言,現在的巴剎優點比缺點多,環境乾淨,貨物又齊全,不像以前要買海味,還得提早向吉隆坡的批發商訂購。”
周瑞成:環境好但失傳統氛圍
萬撓巴剎現址就坐落在萬撓城市2路(Jalan Bandar Rawang 2),由兩座建築相連而成。其中,底層和一樓分別為溼巴剎和熟食區域;而前座大廈樓上則設有技術學院和桌球場,後座樓上則為多層停車場。
由於年輕一代不願繼承攤位,加上超市和附近社區的巴剎搶客,以致萬撓巴剎近年來更顯冷清;樓上原本熱鬧的熟食區域,如今僅稀稀落落仍有數檔華裔茶檔和麵食檔仍在營業,惟每早和週末仍有不少老居民會前往喝早茶。
萬撓巴剎小販公會主席周瑞成表示,舊巴剎人潮集中,加上當年附近社區沒有巴剎,且也沒有超市搶灘,生意自然好又熱鬧;儘管現在的巴剎環境較以前好,但早已失去傳統巴剎的氛圍,以及人情味。
他也提及,該巴剎有逾400個檔口,最初搬進來的小販相信有逾200名,目前估計也有逾百名小販仍在營業;而縱然超市的蔬果肉類價格便宜,但卻遠比不上巴剎的貨品來得新鮮,這絕對是巴剎的優勢和特色。
中二就接手檔口
顏月英(71歲,老李茶檔檔主)
“我父親的茶檔以前是在舊巴剎的旁邊,我5歲就開始幫忙,中二就接手檔口。父親會做包點、油條等,那時的巴剎很熱鬧,我們每天清晨5時多開檔時,已有一些膠工和礦工過來喝茶;晚上還有從金馬侖送貨的司機前來喝茶,所以茶檔都營業至晚上十一二時。
當時,舊巴剎內只有生鮮肉類和蔬菜檔口,設在巴剎內的各個區域,左邊是魚檔,右邊是豬肉和燒肉檔,後面是賣菜和雜貨的檔口,前面則是賣雞的,且那時賣的都是活雞。
以前巴剎的檔口不多,偶爾還有小攤位擺在我們店前,且熟食店賣的都是手工做的美食,現在回想起,仍回味無窮。大概1961年,當時麗士戲院前多了一些攤位,有賣布、賣吃的,後來豬肉和燒肉檔口也搬到那後方(五府大人廟對面),小販也就越來越多,但是那個市集沒有屋頂,小販們都是自己搭建木架和撐傘。
巴剎搬遷到大草場後,我們也被集合到裡面營業;那時的屋頂是鋅板做的,下雨天很吵,晴天很熱,風扇也沒用。在現在的巴剎建築完成後,我們就搬了進來……這裡雖沒什麼人潮,但不用日曬雨淋,環境也比較乾淨。”
豬肉檔聚集尾端 很悶熱
蕭太太(70歲,豬肉販)
“我丈夫在巴剎經營豬肉檔已經超過50年,以前的巴剎人多,也較為集中,生意比較好做,且也比較通風,不像現在,豬肉檔都聚集在尾端,很悶熱。
不過,我們如今也有很多老顧客和老朋友,週末比較熱鬧,也比較有人潮。”
2區域小販遷入新巴剎
周瑞成(53歲,菜販)
“我婆婆早於英殖民時代已在巴剎擺檔,後來再相繼由父親和我接手。在舊巴剎地段被髮展的時候,小販被劃分成兩個部分,一部分被安排搬遷到大草場,而位於三育舊校舍旁的露天市集則沒有搬遷。
在大草場營業的我們,忍受了6年2個月……那裡環境不太好,最初的3年幾乎沒有生意,直到後3年下半段才開始有些轉變。
後來,巴剎現址建好後,兩個區域的地區的小販都集中遷入新巴剎(現址),並營業至今。”
大草場環境悶熱
黃木生(60歲,餅乾檔主)
“我十幾歲就開始擺檔,初期賣很多東西,包括衣服和雜貨;後來轉賣餅乾,至今也有二三十年。在舊巴剎的時候,我都是在門口擺檔,靠撐傘遮陽擋雨,生意也不錯。
搬遷到大草場後,雖然有瓦遮頭,但環境悶熱,根本無法做生意。為了確保獲安排進入新巴剎營業,那個時候就算虧本,我們也只能忍耐。
經歷過3個地點,覺得現址環境較好,至少不用日曬雨淋,但生意就沒有以前那麼好。”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