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打灵再也6日讯)佛光山东禅寺配合卫塞节庆典,将于本月11及12日(星期日和一),一连两天在仁嘉隆东禅寺视听室举办三场佛教纪录片《正觉之道》赏析会,同时邀请记录片的导演杨伟汉现身说法,解析本片的精微处。
所播映的佛教纪录片《正觉之道》,由马来西亚导演杨伟汉及其团队制作,并到印度实地取景,细腻描绘释迦牟尼佛从修行、证悟到弘法利生的一生。影片结合历史与影像,引领观众以全新视角重新认识佛陀的智慧与慈悲。
ADVERTISEMENT
上述活动由佛光山东禅寺与导演杨伟汉共同主办,星洲日报为媒体伙伴。
共3场放映与分享交流
播映活动共安排3场放映与分享交流:首场于11日下午2时举行,由导演杨伟汉、满慧法师与督导长林志和担任分享人,主持人为星洲日报副执行总编辑曾毓林。
第二场于12日上午10时进行,分享人为杨伟汉、有航法师及苏意琴,也是由曾毓林主持;第三场则于同一天下午2时举行,分享人包括杨伟汉、有灯法师与陈山林,主持人为陈宥威。
正如片中所述: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曾经出现过一位觉者——释迦牟尼佛。他透过修行证得无上智慧,找到世间真相;杨伟汉沿着佛陀昔日的足迹,寻找法的脉动,聆听觉悟之声。这段旅程,便是《正觉之道》。
透过《正觉之道》,观众得以踏上一场心灵朝圣之旅,沿着佛陀的足迹,深入体悟佛法真义。无论是佛教初学者,或曾前往印度朝圣者,都能在影片中获得启发,重温佛陀创教的精神,亦对历史遗迹的消逝产生深刻感怀。

杨伟汉:到印度采风 萌拍纪录片
杨伟汉接受本报记者访问时,分享当初萌起拍摄此片的缘由。
他说,这部纪录片是由已故监制拿汀斯里马明月发起。他在2013年因创作音乐剧《玄奘西游》前往印度采风,当时同行者中就有马明月。
“那是我第一次去印度,但她已去过多次。然而那次朝圣给她截然不同的体验——尤其在大觉寺的金刚座前、菩提树下,她突然感到一种莫名的触动,脑海中瞬间萌生拍摄纪录片的念头。 当天,她就把这个想法告诉我,并将任务交托给我。于是,这部《正觉之道》纪录片便由此诞生。”
他补充,最初他并不知道具体要拍什么,只知道不要拍成朝圣旅游片;后来,确定主题为“正觉之道”后,他们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就是让团队真正走一趟“正觉之道”。
“每到一个地方,我们不会立刻开工,而是先静坐,聆听佛陀曾在此地的故事与开示。一两个小时后,大家才拿起器材拍摄。”
从策划到剪辑 耗约7年
他说,过程中,他观察到团队成员的心理变化。起初他们充满不安,因为以往的工作模式是“导演要求什么就拍什么”,但这次,我没有任何指令。当他们问我时,我只回答:“按你们刚才的感受去拍。”没有明确目标,自然缺乏安全感。 但几天后,我发现他们不再追问,而是主动扛起器材去捕捉画面……
“如果你以为这是出于我的自信,那就错了——我只是对佛陀的教法充满信心。”
这部记录片,从策划到剪辑完成,全程耗时约6-7年。前期因申请手续花了近2年;中期又追加了一趟斯里兰卡壁画采集,最终耗时约7年。

让焦点回归佛陀本身
杨伟汉表示,作为佛教事业,我们坚持尊重专业,支付合理报酬。
“为筹款,我们举办了多场音乐会,比如《姚敏作品音乐会》。在已故马明月大姐的带领下,我们共筹得逾3万令吉,全部用于前期支出。这部作品凝聚众人的信任与支持,是集体善缘的成就。”
他希望这部纪录片,能让每个观众都可能在片中遇见触动自己的因缘。佛陀的教法圆融无碍,因此,团队早决定不列任何制作人员名单,让焦点完全回归佛陀本身。
“唯一期待的是:观众能从中看到一位行走人间、说法人间的觉悟者——一位真实的老师。”
有意观赏这部佛教纪录片和参加分享会的读者,可通过二维码预先报名留位。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