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些不合理的事发生了那么久,学生却不敢发声?却没人敢质疑?是否是校方无法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与安全感?是因为投诉无门?是因为说的话不被相信?还是因为学校以不再能够保障学生的安全了?我想我们真的需要好好思考,正视问题,并认真解决。
在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曾发生过一件事。我当时就读新山宽柔三小。
ADVERTISEMENT
记得在上某堂课时,因为喝多了水,尿急要上厕所。结果上着课的一位男老师说,去了厕所回来需要抽签,看抽到几号。我不知道要抽什么签,但还是乖乖的抽了。
我当时抽到了8号,手掌心就这样无缘无故挨了重重的8鞭。原来,上厕所是需要被鞭打的。我记得在被鞭打之前,同学们都往我手心涂上厚厚的一层浆糊,希望能减轻我的痛楚。
但,如此大力度的鞭打,怎可能不痛?我傻傻可爱的同学们,我还是很感激他们。至于那位老师是谁,我倒是忘了。
只是这件事,一直深刻烙印在我心里。或许真的是一件非常小的事,不就是上个厕所,不就是挨了8鞭,有什么大不了?就如一根根的钉子钉在了木头上,即便将所有钉子拔开,木头上也已百孔千疮,伤害已经造成。每每回想起来时,也不会伤心不会难过,但就是会记得有这样一件事,曾经在我生命中发生过。
我当时还小,打都打了,被打了也就算了,不会觉得什么。我自然也不敢去质疑老师做法。但就是觉得困扰,为什么上厕所如此自然的生理现象,却需要被处罚?上厕所,有错吗?真的是我的错?为什么需要接受处罚?该检讨的是我自己吗?
一直到我懂事的时候,偶尔会想起这件事,我都会思考,这到底是什么问题?这看起来不值一提的小事,究竟带给了我什么样的信息?
或许当时师长认为所有学生都是顽皮,上厕所只是借口,其实就是要跑出去玩。或许师长也认为,所有拿病假的学生,都是懒惰的,拿的病假都是假的,需要被扣分。师长及校方所设下的条规,似乎在假定所有学生所做的事都是以犯错为导向。我承认,确实会有一些学生是这样,但并非所有,不能以偏概全,不是吗?
好久以前,曾有人向我解释,某独中病假扣分制度的其中一个所谓的“原因”,是因为自己的身体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需要自己照顾,没顾好自己的健康,就是自己的错,就需要负上被扣分的责任。这听起来似乎很合理,就像曾经有人说过,“被强奸,是因为你穿着太性感长得太漂亮”一样的“合理”。受害的人需要检讨自己,真的合理吗?
很多时候,在体制之下,在制度之下,在权威之下,在各种“保校誉与办校不易”等言论与思想的枷锁下,我们不敢去想,也不敢去问,不敢质疑这些事究竟是否合理?当我们觉得不合理,想把问题摊开来谈的时候,都会面对“问题被合理化”的窘境。久而久之,还有谁会愿意把问题提出来吗?
是否因为长久以来,在我们成长过程中,“先检讨自己”的这种思维,在各种已存在的制度与规则下,甚至是师长的言行举止下,被潜移默化的植入了我们的心里?以至于我们总会认为,被处罚,被扣分,被不合理对待,都是我们咎由自取?
为什么一些不合理的事发生了那么久,学生却不敢发声?却没人敢质疑?是否是校方无法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与安全感?是因为投诉无门?是因为说的话不被相信?还是因为学校以不再能够保障学生的安全了?我想我们真的需要好好思考,正视问题,并认真解决。
学校是一个建立人类灵魂工程的地方,为人师表,师长的一言一行,哪怕是再微小的任何举动,其实都影响着学生。师长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种处罚方式,其实都在灌输着学生不同的信息与思维。无论是鞭打,罚抄写300遍也好,罚站整个月也罢,这背后要带给孩子的信息是什么?是否合理?又是否有教育意义?
这个年代,我们更需要多注意自己的孩子,多和孩子沟通。让孩子愿意和我们分享自己所面对的任何问题。我也还在学习中。
我想,无论何人,都应该谨言慎行。因为一句话,一个举动,无论善言或恶语,都足以成为一辈子的影响。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